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动力电池回收难困扰1
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动力电池回收难困扰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,2018年月,新能源汽车销量近7.5万辆,同比增长200%。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,目前主流车企的目标销量合计已突破70万辆,接近此前国内新能源累计销量总和。然而,随着首批新能源汽车上路已满5年,我国同时迎来动力电池退役“小高峰”,其回收再利用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棘手问题。
据介绍,我国自2010年开始试点新能源车补贴政策,2016年全面推广新能源车。而一般动力电池会在5~6年后退役。这意味着从2018年开始,我国将会有大量的动力电池进入报废期。据推算,到2020年,我国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~17万吨。
目前,动力电池大部分为锂电池,其中的有些属于有毒物质,具有强致癌性。本来定位于“绿色环保”的新能源汽车,如果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不当,会对环境造成多重污染
“不过,与过去的铅酸电池相比,现在普遍使用的锂电池中的铜、钴、锂等金属具有较高经济价值。在市场机制调节下,废旧的动力电池将会受到回收处理企业的青睐。”某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人员表示。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后本身仍具价值,其回收利用方式主要是梯级利用和资源再生利用。
但目前,动力电池整体的回收络体系还很不健全,无论是梯级利用还是再生利用,都还未真正形成规模,技术也仍待升级。据了解,我国只有少数几家第三方回收企业自建了回收络,车企、电池企业、回收企业、物流企业协同联动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远未建立。
“动力电池退役回收的各环节关键性技术还不够成熟,一些电池回收企业仍采用手工拆解或者传统回收工艺。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张长令说,采用传统工艺回收处理1吨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,不仅无法盈利,反而可能亏损。
今年2月底,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制定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》,明确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。
然而,一些细节问题仍然困扰着相关企业,业内人士呼吁制定更加详尽细致的标准。有专家表示,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电池溯源问题,利用新能源汽车监督平台建立电池溯源机制,做到电池从“生”到“死”的全过程可追溯。同时扶持具有研发和提炼能力的企业,特别是引导梯级利用企业与电池企业融合发展,引导再生利用企业与资源材料企业融合发展。
- 绿展科技和香港爱利菲合作共同开拓山东市场
- 新能源汽车锂电竞争凸显我国技术弱点
- 铅酸电池企业日子不好过电池工业排污标准将
- 新能源汽车创新论坛第二期沙龙成功举办
- 远程监控系统
- 多头搅局中国电动车市场高端豪华VS实用亲
- 娄底发力新能源动力电池和储能打造3个十亿
- 国网江冰解读2022年电动车市场的四个灰
- 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动力电池回收难困扰1
- 与现款相差无几2017广州车展eGolf
- 开启天境之旅北汽新能源全谱系车型备战青海
- 新能源领域复活富康神龙汽车重回赛道计划待
- 奥迪结合两种喷油模式提升燃油经济性
- 续航里程110公里昌河铃木推出浪迪纯电动
- 潍柴动力34亿收购锡里斯动力20股权进军
- 海口增5000辆节能与新能源车6大领域推